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干货|演员的“必修课”——话剧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9-05-22 [来源]: [浏览次数]:

"去看话剧吧,它真的比影视剧强太多了。"

前些年的《我的前半生》让袁泉又火了一把,第一次知道袁泉,是看了她演的《小鱼儿与花无缺》,再后来,除了她和夏雨的结合,她似乎就销声匿迹了一般。

其实不然,她长时间的不接触大荧幕,并不是在家相夫教子,而是辗转各大话剧舞台剧。

而今天看到的《我的前半生》,可以说是袁泉多年来在大荧幕的首演,她的成功,离不开一个专门为升华演员演技的艺术表现形式——话剧。

袁泉的《简爱》、《活着》、《青蛇》几乎是话剧时代的佼佼者,几乎每场演出都是一票难求。

01

想想近几年在影视圈,被观众们大为赞赏的演员大部分都是话剧演员出身。知乎上有一篇帖子《某些话剧演员为什么看不起影视剧演员》里面列举的很多大腕都常年活跃在话剧舞台中,几年演一部影视剧就能引起强大的反响。

01

冯远征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是童年阴影之一,他的演技也是从话剧中生长出来。

《人民的名义》中的吴刚,也是演过无数的话剧才走向今天的位置,获得中国话剧金狮奖,积累上百部话剧表演,从配角到主角,从反派到正派都演绎的生龙活现。

《如梦之梦》

黄磊和何炅的《暗恋桃花源》已演过400多场,胡歌主演的话剧《如梦之梦》首演时演技就获得业内一致好评。

太多太多的例子可以说明,话剧对一个演员表演能力的深造,也足够说明话剧的牛逼之处。

没有话剧就没有电影

话剧是戏剧的一部分,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的古希腊。不过在最开始时,比较像“合唱团”,出现在祭祀酒神·狄俄尼索斯的仪式上。

文艺复兴时期,一些大师开始写剧本,最有名的莫过于莎士比亚写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些经典的剧本,被当做是伟大的文学作品反复研读。

《罗密欧与朱丽叶》剧照▲

1920年,以上海新舞台上演萧伯纳名剧《华伦夫人之职业》和民众戏剧社的成立为中国话剧的标记,话剧正式走上中国舞台。

中国早期话剧产生于1907年,说起话剧人们都知道的莫过于早年间曹禺的《雷雨》、《北京人》、《原野》等。

《雷雨》话剧▲

在外国,话剧从来不是一个小众艺术,周末空闲人们更愿意身临其境的去观看一场话剧而非去电影院看逼真夸张的特效。

而中国的话剧却长时间成为冷门的小众艺术,因为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看电影的成本低,随处可见的电影院举不胜数,二三十就能在大荧幕看一部艺术作品。

而看一场话剧的成本就大大的提升了一个人的物质水准,一场话剧小则几百块大则几千块,在这个快餐化的社会中,人们更愿意用一个多小时看夸张完美的特效而拒绝三四个小时无实物的真人表演。

但是,你不得不承认话剧是影视剧的前半生,我们看电影电视剧只是单方面的输出,而观看话剧就是一次与导演和演员近距离的交流。

新式话剧的出现打破了小众局限

如今,中国的话剧艺术从最初的四面楚歌的困境中突破重围,而打破话剧小众局限性的神来之笔不得不说的大师就是——孟京辉。

第一次知道孟京辉这个名字是看了郝蕾和段奕宏主演的《恋爱中的犀牛》,这是他最牛逼的作品之一。

1999年夏天,《恋爱的犀牛》首演四十场,便创造了近十年来的票房奇迹,在北京掀起了一阵热烈的“犀牛”热潮,强大的“余震”效应至今依旧蔓延在青年戏剧爱好者中间。

《恋爱的犀牛》话剧▲

开心麻花——《驴得水》

由沈腾、马丽主演的电影《夏洛特烦恼》成为小成本电影的票房黑马,而这部电影的成功绝非偶然,而是从2003年开创的“贺岁舞台剧”《开心麻花》中的积淀。

在13年的时间里,《开心麻花》陆续推出了26部舞台剧,而随后推出的《驴得水》也成为了票房黑马,不得不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演员从话剧中走到电影中的成功正是话剧舞台带来的意想不到的惊喜。

100年前,它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很快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100年间,小小舞台演绎离合悲欢、善恶忠奸、苦乐酸甜,见证斗转星移、风云变幻、沧海桑田;

100年后,艺术奇葩老树根深,时见新枝吐嫩芽,常闻幼蕾发芬芳……

武汉晴川学院

晴川艺术团